2008年5月20日 星期二

遲來的熊寶貝

 2008/05/20 post initially in PC Home


其實一直以來對地下樂團的生態抱持著神秘、有趣又帶一點點好奇。他們所強調的搖滾精神,對音樂認識不深的我,很難去評斷什麼,不過對少了譁眾取寵的包裝,即使在有些格格不入的誠品,依然足以吸引過客駐足圍觀。

先從效果器說起吧。在福隆海洋音樂季、在戶外表演場,很多的團體使用電電路板拼裝而成,或許這是分辨職業與樂餘的方式之一,但除此之外,沒有排場、沒有過多尖叫的歌迷、沒有華麗的服裝、打點一切的宣傳,就像是坐在隔壁的同學,組了一隻叫熊寶貝的樂團,而你正好路過他們的練團室。可能只是因為吉他、鼓聲過於嘈雜,而吸引了注意力,當然也可能只是看到一堆人聚在那裡,所以探頭看看。去除了這些與音樂無關的干擾因素,那麼會留下來聽完一個小時的過客,對這樣的樂團來說,或許是想像不到的鼓勵。雖然,這樣的鼓勵和實際唱片的銷售數量,完全沒有任何的關係。

其實在這種直接面對觀眾的場合,可以是很殘酷的,但也可以感受台灣大多數人是很和善的。雖然沒有很多閃光燈閃爍,好吧!因為我沒帶相機在身上;雖然在下面的觀眾太過於沉默不語,有點不太接近搖滾精神,但是能給予台上的主唱,一次、兩次、三次的機會,也沒有忽然調頭就走,台灣的觀眾真的很和善。

舞台是留給準備好的人,玩團、玩音樂的人,多少都會想要在人前做最好的表演,沒有做到最好的準備,不管理由為何,通常就會有類似這種尷尬的場景發生,一段NG、出錯的不完整演出。不過既然是免費的演出,的確不應該計較這麼多,也或許該對他們勇於挑戰的勇氣給予掌聲。只是舞台還是應該交給好的準備,產生出好的表演。舞台終究不是練團室。

輕搖滾或許真的比較容易被一般人接受,為什麼樂團一定要比誰大聲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