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11 post initially in PC Home
講座過了整整二天,可是卻不知道從何開始。這算是個奇妙的講座吧!平時一整天不會響的手機,在兩個小時卻響了兩次。沒做什麼事,竟然會在講座中打起哈欠,是因為不精彩嗎?是因為沒內容嗎?不,這麼說吧!每個話題,每次回答,都會讓人想聚精會神去了解、去聆聽。原本只是把著悠閒一下的心情,神經卻突然緊繃,認真聽一場講座,原來是這麼累。
先說來賓之一:李芸蟬,基因決定我愛你的導演,前年的電影作品。一個導演的個性在她的作品中很難被隱藏,直率樂天的性格,正適合都會愛情喜劇。真的不能不佩服她,為了自己興趣而執著的勇氣,不是科班出身卻願意一股腦走向這條看不到未來的不歸路。不論她在講座中,說了多少次“運氣好“,但才華就像是一隻錐子,愈顯著的才華,錐子的尖鋒就愈尖銳,只要有機會放入袋中,一下子就會破袋而出。以實務經歷補足理論的缺乏,在不同的職務上,卻隨時學習本來不屬於這個職務的其他一切,這該說是她與眾不同之處吧,也是她天生成功的特質:永遠都有下一部的樂觀,沒有什麼不可能的勇氣。這兩項特質,好像是在說給我聽的。“在背上跳舞“,我在上海搭地鐵時有注意到,可是卻是一頭霧水,當聽到李芸蟬導演的解釋才恍然大悟,但也同時明白了另一件事,台灣的未來似乎已不可避免的被大陸牽動,即使已經過了九零年代華語片的高峰期,但市場規模、資金投資,這些關鍵因素都將台灣所有一切,往大陸推移。雖然大陸很多觀念想法都有所不同,雖然劇本要求作法必須牽就,但事實就擺在這裡,除非有房子賣房子,自己能自籌資金,否則妥協好像不得不然,且放諸四海皆準。完成度高的下一部片,樂觀李芸蟬的期許,我只能給予祝福。
另一個導演:程孝澤,去年海角七號風潮中,有點被掩蓋的作品,渺渺的導演。明顯不同的是,程導演還有些學生的氣息,面對前輩的拘緊,言必稱老師的謹慎。對電影拍攝依然用熱情支撐,但對未來則似乎不如李導樂觀。從程導身上,發覺不管在那個領域,理論和實務的鴻溝永遠都存在,想要做出屬於自己的作品,是一種渴望,但卻也是一種奢望。因為外來資金的介入,因為是自己第一部長片,屬於自己的第一次學習,脫離學生身份後的挑戰,來得沒有預警,既快且急。想要說故事給別人聽的動力,是兩位導演共同的看法,但說自己想說的故事,說別人寫出的故事,就和導自己風格的戲,接受被規畫的作品一樣,不同的第一次,直接影響日後的想法和看法。程孝澤導演對專業編劇有所期待,其實我又何嘗不想試著做另類的業餘編劇,但我和他們之間,就像拍到的照片一樣,之間好像有很遠的距離,不知該如何連絡的距離。
這場講座應該可以滿足不少人對電影拍攝的理解和想像,也或許會同時把更多人從美夢中搖醒。不過兩個人都提到很重要的第一步,第一部作品的重要和勇於踏出的第一步。瘋狂的投案和不顧一切的跨行,其實都已經是第二步了,第一步其實就是當下的那個決心。所以,我要開始寫下第一部小說的第一個字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