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0日 星期三

北歐極光自助行:交通,極地行走_02

 2010/03/10 post initially in PC Home


因為已經在北極圈內,緯度過高,鐵路建設有所挶限,從Narvik到Lulea間,會有鐵道與火車,還是拜Kiruna的礦業開發與便利供給至挪威、芬蘭所賜。但這已經是鐵路運輸的極限,再往北之後的陸路交通,只能依靠公路了。


從Narvik到Tromso間的公路,基本上是沿著灣岸,順著山勢,環繞興建,用白話一點的說法就是,繞過一大圈的峽灣,才能到達看起來近在咫尺的城市。雖然要爬上,滑下的前進,冬季的北歐,沿途又宛如白色的冰凍世界,但出乎意料的,印象中應該是必備裝備的雪鍊等雪地裝備,並未出現在長程巴士上,這個載重更重,需要更多抓地力的大型客車,在沿路所見,也沒有在任何一台商用、工用和客用的車上出現,即使已經到了歐洲最北的小鎮Honningsvag前往歐洲最北角的Nordkapp,即使這段公路堆滿了積雪,又要上山下坡蜿蜒曲折,專門行駛這段路線的大巴士上,外掛裝備仍然不見踨影,雖然偶爾可見除雪車協助清理積雪。或許良好的雪胎,

或許累積的經驗,才是在雪地行走,最佳的憑恃。


和攝影Workshop的主人聊到雪地車輛裝備時,以他的經驗回覆,雪胎是絕對必要的,更正確的說法是,不同的天候要換上合適的輪胎,因此為了應付四季的劇烈變化,準備多個不同型式的輪胎,是極地開車之道其一。引擎預熱裝置和足夠亮度的燈光,則是被點名最有助於雪地開車的配備,至於其他諸如玻璃除雪線等設計,只是增加損壞率的裝置罷了。我也注意到,在北歐,包括瑞典、挪威,路上格外的安靜,幾乎聽不到任何喇叭聲響,而且在路口,汽車是絕對的禮讓行人,讓行人絕對的優先穿越,從不曾因為不耐煩而聽到喇叭的催促聲,不管行人走的再慢,不管前方車輛行駛的速度。對於北歐人的耐性,有種好到不可思議的感覺,一台車一定跟隨在前一台車的後方,完全沒有一絲絲的超車意圖,縱然前方的時速只有10~20公里的超慢除雪車。這種現象,絕不可能在台灣出現吧!這也算是在北方極地的安全之道嗎?因為雪地一片白茫茫?因為路跡不易辨認?


雪地車輛行走,確實很不容易,而且在極圈內的城市,大屬依山勢建成,因此常有陡峭的路徑,也因此一再會上演輪胎摩擦力不足,使車輛一直打滑無法前進的景象。這樣的斜坡配上積雪的溼滑,對行人來說,也是一個可怕的惡夢。時至今日,還是不能完全掌握雪地行走的訣竅。在台灣,個人的步行進度並不算慢,但到了雪地,大概只能和行動不便的老太太相提並論,甚至一度認為是不是挪威、瑞典的鞋子具有止滑的秘密,只是淺薄的我一直無法發現。帶有被踩踏過,要融未融的薄冰,剛好落在上下坡道中間,這就是危險中的危險,惡夢中的惡夢了。這大概是前人走過,後人跌倒吧!也或許是這樣,所以北歐人從小先學溜冰和滑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