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12 post initially in PC Home
沿著北宜公路,夾在台北與宜蘭之間,就像是被遺忘的桃花源,隱藏在柳暗花明的山林間,一村與一村間,更有著綿延交錯的森林公路,帶領著外來的遊客認識與悠然在清新的空氣中,不用擔心過於嘈雜的人聲,只有徐徐吹拂的微風聲;不用掛慮隨時呼嘯而過的汽機車,只有漫行享受的行人與自行車;也不需要擔心公路的盡頭在那裡,只要關心四周隨時出現的驚喜。
近幾年來,北宜公路的衰退,使得北宜公路的中繼站:坪林,必須自己設法求生存;近一年來,腳踏車風潮的興起,沿著茶山、金瓜寮溪環繞的路網,搭上風潮成了小山村重生的希望。就是因為幾乎被遺忘,沒有被黑煙籠罩而保有清新;沒有被人為垃圾堆積而乾淨透澈;也是因為遺忘,原先的連絡公路網,自然而然可以被自行車接收使用,最小的成本有最大的效益。也是因為即使被遺忘、即使需要觀光客,卻沒有過份的招攬,過份的廣告招牌,過份的商業產生人為破壞,使得在都市化的台北市邊緣,還可以保有一個山邊小徑,或步行或自行車,來往坪
林,來往金瓜寮溪沿岸,來往茶山之間。雖然開始有一些報導,一些推薦,這樣的清新山徑開始被人注意到,開始有車子帶著自行車來到這裡,也有自行車騎士挑戰北宜公路的崎嶇經過這裡,只是從台北一路到坪林,路程超過20公里以上,上下的坡度時急時緩,又要隨時避開大客車、遊覽車,這些因為雪山隧道塞車而選擇的替道方案,就好像是進入桃花源之前需要經過的試煉,就好像是金瓜寮溪在挑選適合進入這裡的人員。只是這會不會太辛苦了,少之又少的客運巴士,難上加難的蜿蜒山路,再加上躲在路徑之旁,不被注意的低調,這或許是它為了保護自己而求生存的進化天擇,只是如果沒有攜帶自行車的自用轎車、沒有過人毅力與耐力騎上北宜,難道就該拒人於千里之外?會不會太過於堅持了?當一路從台北辛苦的騎上坪林,還有多少的心力去仔細體會這樣的仙境,還有多少人願意親近這樣的自然。當然也必須尊重當地人的想法、山林的想法、溪水的想法。自給自足的當地人,不排斥卻也不需要刻意討好、安靜的空間、清新的空氣,對茶葉生長比人來人往經過更重要,而溪邊玩水的人愈多,對溪水的影響只會更加嚴重。或許現狀,對他們來說是最好可接受的範圍吧!
金瓜寮溪是坪林邊的步道,也是當地特別建設的腳踏車沿溪道,但其實不用拘泥在這樣的溪畔步道。而且這些人為的自行車道間也沒有做最好的連結,事實上也不需要太刻意的連結,現在的公路,少車少人就是最好的自行車道。從黃櫸皮寮進入,輕鬆的沿著道路前進,翠綠的茶葉、透明的溪水,再加上變化不定的岩石、光影、蕨類,還不時見到如過動飛舞蝴蝶,豐富的生態就已經讓人陶醉其中,這還只是最初步的金瓜寮溪步道的起始,如果你願意持續往當中深入,可以一路走進九芎根山中,享受另類的森林浴。如果想更親近這裡潔淨的溪水,往鰎魚觀魚步道前行,通過被茶葉維繞的山徑,這裡的森林浴,還帶了一些的茶香,還可以發現茶農勤奮的身影,如果還願意花點時間,走往錯誤的叉路之中,甚至可以發現私人秘密的幽靜小溪,這種另類的發現,讓犯錯的懊惱一時之間得到了補償。鰎魚步道比之金瓜寮溪步道,更接近溪流,沿著滾滾的溪流,順著步道或是周圍的自然成蔭,這是種舒服的感覺,讓你可以在最輕鬆的狀況下,一路到達坪林市區。也不必然需要再回到北宜公路,特別是已經習慣慢行的這時刻。
坪林自栩為茶葉之鄉,有著滿山的茶葉,有著滿鄉的茶商,卻有著更多的落寞,改建中黯淡無光的老街,人來人往的茶葉博物館,卻更多的人是手拿著茶葉冰棒。遊覽車載客經過,也真的只是經過。企圖重生的坪林,除了希冀金瓜寮溪能吸引一些觀光客的到來,茶葉還能變出怎樣的魔術?在這樣的茶鄉,除了茶葉最原始的感覺和味道,還有什麼?如果在坪林,可以看到便利商店的罐裝茶,你會有怎麼樣的想法?為什麼在這樣的茶鄉,結果卻仍要喝著外地包裝的茶水,難道坪林的茶不能讓來此的外地人用最便利的方式輕鬆擁有?有了美景,可以再有文化。茶葉博物館立意良好,但走進茶館的人、有在營業的茶館都不給人樂觀的感覺,倒是冰淇淋更親近人一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