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1日 星期六

布拉格練習曲

 2008/10/11 post initially in PC Home

至今不曾想過退休後的生活,也不曾理解何為不為生活而工作,更不知道人與人之間是不是也有新鮮感的保存期限。看著熱氣球帶著老教師夫婦升空,又帶著他們找回彼此的依賴,或許讓我也產生了一絲絲孤寂感,也想在年老的時候,有人可以分享鳥瞰世界的感動。只是,為什麼一定要到白髮斑斑的時候呢?那現在呢?

企圖搭著台灣單車熱,追逐定名為練習曲,並在片中的翻譯,大量引用如“太超過“等,網路流行金句名言,不只希望感動已屆退休之齡的年長老,更希望吸引電影消費市場的主要客戶群,目的相當清楚、明顯。但除了一開始騎了幾分鐘單車,也摔了車,以及最後從熱氣球俯看布拉格,讓觀眾有機會稍稍窺視布拉格神秘一角,這些大概是少數和“練習曲“稍稍搭的上邊,但其實關聯性真的不高。相較於練習曲用自行車和台灣美景文化,串起一段段的短篇集,而在布拉格則更偏重探究人內心的想法,有異想也有幻想。在這當中夾雜著捷克共產與開放間的衝突;

傳統人與人的連繫與現代機器的衝突;朋友與親人間;慾望與感情間,這許許多多交錯,讓這部片已經不只是練習。事實上,這可以自成一格的清新小品。

當身旁的人非常非常的熟悉,每一個想法、每一個動作,甚至每一個笑話,又缺少外在引入新鮮感的刺激,兩個人在有限幾坪大的空間,相看是否會兩厭呢?對老教師太太而言,她不能理解,為什麼先生不願意待在家中?為什麼寧願去做些他其實並不熟悉的工作?為什麼總是要與其他拉拉雜雜的人有所牽扯?所然熟悉,其實陌生,熟悉他的一舉一動,但卻仍然不了解他的喜好、他的要望。其實對老教師而言,與其說他喜歡外出工作,不如說他更喜歡與人溝通,當他與學校學生代溝愈來愈大,愈來愈不能了解開放後的學生想法時,他決定離開;他選擇自行車送文件,所要的絕不是與無線電制式無感情的問答。不甘寂寞,或許可以這麼說吧,不甘於與太太兩人面對面的寂寞、不甘於自己無所事事的寂寞。但這也是確實,工作一輩子、忙碌一輩子,後半的人生,能清閒下來嗎?或是即使清閒也不該漫無目標。最後帶太太坐上熱氣球,也就是希望帶他走出不一樣的人生,而不是只待在熟悉的環境,碎碎唸唸的環境。牽手一輩子的夫婦可以看看、想想。

最後坐上熱氣球;重新體會全新的人生想法;找回彼此間的新鮮刺激,人與人之間除了已經熟悉的默契,也需要新的外在變化。就像水流一樣,死水到了最後,只會發臭,不再清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