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4日 星期六

從美學中鍛練成功的方程式

 2009/10/24 post initially in PC Home

標題是什麼,完全不重要,和講座內容八竿子打不到關係,用極簡的方式做歸納:文創、北歐。文創又被無限延伸到各式創意的成功,北歐也擴張到不止於創意和文藝,文化、政治、制度都包括在內。

用了相當的力氣,從英國文創產業起源與台灣背景不同開始,一路說到制度方式如何因循,到得出政策失敗的結論,再用更大的力氣,把台灣ODM、OEM,乃至OBM的演進方向做為例子,甚至扯入其他的成功創意,來避免有意投入文創產業的生力軍,就此灰心喪志,小題做的太大了點。雖然還滿同意:政府機關的畫地自限和蹣頇迂腐。台灣相較於大陸,確實有著更大的自由空間,也更容易滋長創意發想,只是現實也就擺在眼前,忽視或無視只是自我欺瞞罷了。出版業、電視、電影,目前所遇到的困境,相關經費的不足、格局的限縮,不也是鮮明的例子嗎?再對比有國際熱錢湧入的對岸,很現實的,成功或說不會失敗,真的可以這麼樂觀

嗎?痞子英雄和海角七號,會是慣例還是奇蹟?

重點還是要拉回來,講座主要還是以北歐為主,特別是極簡、實用的風格。不論北歐的設計風潮對台灣究意有多大的影響,但相較於四周看到的各式設計,還是充滿著複雜的豐富。雖然沒去過北歐,但好像有種會很契合的感覺,憧景的極光、簡單實用主義、獨立又孤寂的感覺。好啦!反正所有陌生的國度,對我都有相一探究竟的吸引力。北歐會讓人稱羨很大部份是在於完善的福利制度,有效率的政府。事實上,北歐和台灣其實是天平的兩端,北歐地廣人稀,有不錯的天然資源,但氣候惡劣,大部份地區不宜人居,對環境保護的重視,遠在其他國家之前。台灣要學習北歐,能學幾分樣?學習那些地方?學習福利國家制度?高稅率和共產均富呢?學習保育減碳?但台北居大不易,這麼多的人又該何去何從?如何謀生?更何況,不同於台灣的人群疏離,還有因福利制度而導致的工作意願下降,甚至高漲的物價,可消費人口比例的偏低,這些是不是也是台灣要接受的代價?

往四周張望,哇!這麼多人都認真的邊聽講邊筆記,只有我,像是個不認真的學生,混在人群中濫芋充數,真有點格格不入。現在人聽場講座都得這麼認真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