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5日 星期六

錐麓古道

 2009/12/05 post initially in PC Home


沒想到盛名已久的錐麓古道,第一次就能走到開放的全程。上天眷顧,連日北部的陰雨,竟止於太魯閣之外,專業的旅伴,每個人都各自找尋屬於自己的寶物,在同樣的一塊土地上。

每一次通過蘇花公路,都會為殘破的路面膽顫心驚,而且一次的狀況比一次更糟。八八風災的損傷,傷痕仍歷歷在目。由此觀之,蘇花高的興建,似乎真有其必要性,特別是對往來花蓮、宜蘭以北的通勤旅客而言,我們這些觀光客則是久久受驚一次。只是蘇花高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這個代價我們付得起嗎?也許是蘇花公路的巔簸,也許是複雜難解的習題,這一夜睡的並不安穩,整天帶著惺忪的睡眼,開始旅程。


進入錐麓古道是要先向國家公園申請的,因為風災的關係,停止進入一段時間,這次直接開放全程,由慈母橋連通至燕子口,和以往來回半程,只能到斷崖駐在所,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海跋不過七百公尺,即使因崩蹋部份路段,必須要高繞低迴,全長也不過11K、12K。難度

比一般中級山還低上許多,但對喜好蕨類的伙伴來說,發現數十種不同的,有採集或無記錄的各式物種,滿滿的收穫;對愛好太魯閣地形、地勢的伙伴而言,第一次走完全程,實際親臨錐麓駐在所,印證文獻、記錄的詊載,滿滿的滿足;對泛濫成災的單眼族群,從上而下,前所未有的角度,俯看這稀有的大理石峽谷,停不四來的快門聲,捨不得離開的腳步,記憶卡一定是滿滿的。


有碎石坡,有懸壁,有林蔭,有陡坡,不斷變化的視野與景色,配上不冷不熱的天氣和微弱的散射光,這真是一段舒服又享受的行程。從峭壁望向完全沒有樹林保護的河谷,大自然的巧奪天工,讓人讚嘆。從必須高繞低迴的路徑回顧曾經存在的古路。大自然的冷血無情,讓人膽寒。曾經存在的駐在所,如今只剩下石柱、石基,人為破壞的力量,好像猶勝自然,現在只能從解說牌想像當年。


從燕子口離開古道時,又再一次被太魯閣的美景流連忘返。和在燕子口管制的原住民管理員,年輕又帥氣的國家公園管理員閒聊,在出口遲遲不願離去的,實在太多了,甚至在出口外想進入一探的國外遊客,也一再的讓他有點困擾,如果有國家公園管理處的人員瞄到這一篇,要不要考慮多鼓勵人員英文進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