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3日 星期日

戶外音樂會結合

 2009/12/13 post initially in PC Home


在台北的好處之一就是資源集中,活動、宣傳容易且效果顯著。戶外音樂會的好處,最重要的就是聲音,只要進入發聲範圍內,都要被迫接受和注意,不論聽的懂、聽不懂,不管喜歡或是不喜歡。

因為內湖線開通,捷運舉辦一連串出口音樂會,以往是在淡水線沿線上,算是有規畫、有設計的成熟計畫,一系列涵蓋的音樂領域非常廣,但也因為太廣,廣闊到沒有目標,不確定是否真有人,有多少人,甚至特意搭乘捷運前來。即使捷運廣告打的夠大、夠多。不過這樣也好,內湖線和木柵線連結,也被迫繼承狹小與不舒服的車廂空間,太多人的湧入,反而可能造成更多的混亂,稍微大一點的行李,就會影響出入,或許就把出口音樂節當作是送給在地居民的茶餘飯後消遣吧!

在更早之前,十一月有一個MTV台的反人口販運演唱會,在華山藝文中心廣場,純粹為了吸引人潮的明星大匯演,因為有演藝明星,也有Fans跟随,氣氛炒熱,活動辦的很High。目標的對象也很明確,雖然不確定與目標對象是否一致,雖然不知道曲終人散後,被記得多少,不過被看成另一個在地居民激情與發洩的音樂夜晚,也不錯。


類似吸引人潮的音樂會,近期路過發現一個在信義區停車場,GSP的推廣活動,很明顯主打熱力十足的活力搖滾。搖滾應該是最受這類活動歡迎的音樂類型,可以名正言順的震撼經過的每一個人。是操作還是認知差距,場地的夜晚,婆婆媽媽成了主力顧客群,在放肆吶喊音樂中,突兀的顯得格格不入。當晚壓軸的楊培安,努力的激起全場高昂的情緒,但激情的是粉絲和工作人員,到場致詞的技正先回家休息了,而遲遲不歸的主婦們,則企圖在收攤前,再搶便宜。


最後談談設計展中加入的戶外音樂會,放有蜿蜒展館的最後,明顯是個聰明的設計。一次演出和下一場間隔一小時,這是個尷尬的時間,被設計過的尷尬時間,要離開時間略顯倉促,那不如就随意逛逛吧!開辦展覽,希望能有更多人進館參觀,正好將一群群慕明星而來的群眾,被成功的引入場館中,這也許是另一個值得參考的成功經驗。包括邀請的藝人做了一定的區隔,極大化吸引人群,大手筆包下華山藝文中心,認真的在計畫下足功夫,很清楚的知道展覽才是重點,即使歌手願意,也不同意增加演唱曲目,不讓音樂對喧賓奪主,還有一些奇特的概念、想法,容後待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