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0日 星期六

高山印加,秘魯自助行_01:出發

 2011/09/10 post initially in PC Home


該怎麼形容這次旅程呢?處處透著一些的不可知與陌生、神秘,還有許許多多的沒有解答,而且即使執了這麼一遭,回來台灣,仍有許多不可索解的疑問,還留有眾多無法回答的問題。也許關鍵是在語言,早期印加是拉丁語系,現在使用西班牙文,不論那一種語言,都不在可理解的範圍之內;也許是所知太少,台灣關於印加文化的書籍、資料,既少且簡略,即使在秘魯,也仍留有許許多多的疑問但解釋。


前往南美洲最大的挑戰,就是超遠的航程,超過一天的飛行時間。不論從美國或是歐洲,轉機、等待、轉機,周而復始的超過一天。在規畫初期,光是構思轉機方式,著實花了好些時間,為了避開惱人的美簽面試,加上歐盟同意開放免簽,讓進入荷蘭簡單方便之後,這一切才拍板定案。這些年,去過些許的地方,絕大多數都不能使用當地語言進行溝通,但秘魯的官方語言可是西班牙文,這句話進一步解釋就是,即使秘魯是個標準的觀光國家,即使秘魯很大的

一部份收入來源是觀光,但他們依然用西班牙文為主要語言,依然使用西班牙文和觀光客溝通,依然不是個可以用英文走天下的地區,即使我的英文仍然很破爛,但比起西班牙文完全不會,可又有用一些些。雖然到過如阿拉伯國家,也不是可以依靠英文的國度,也造成個人小小的困擾,但比較起來,因為歐洲接近且易學西班牙文,而我,西班牙文無論如何,都不是可以一個月速成的語言。另外更大的困擾在於資訊,多數網站都是西班牙文不說,台灣去過可供參考的遊記,多有所挶限,連想找個秘魯的足球賽程表都付之闕如,在出發之前,抱持著,摸黑進入暗室摸索的心理準備了。


雖然說,轉機國家早早決定在荷蘭,但事實是,在出發前一天,還沒想好在荷蘭要做些什麼,即使出發班機還因故Delay 70分鐘,但除了領張200元的補償吃了餐貴貴的機場內餐點外,完全沒有任何幫助。Van Gough美術館,本來是首選,但10:00才開門,對中午12:00的班機來說,實在太趕了,否則具有高度的誘因。雖然說從機場側博物館區,只要不到一小時,而且手上已經有Boarding Pass,但愈來愈繁複的登機流程,迫使登機時間要不斷的推前。即使不參觀博物館,在博物館區內,還是很值得去走走。在太陽露臉之後的夏天荷蘭,溫度依然很低,不超過20℃,雖然有寒風,卻不會刺人,正好讓人想坐下來喝杯熱巧克力,佐以綠草、水池和藝術建築。


清晨的荷蘭,人依然是忙碌的,只是是以步行、自行車和電車為主。巷道雖然不寬,車輛卻不會多到塞滿,即使正在整修的博物館,即使還沒開始開館,博物館依然留有通道給參觀的民眾,民眾依然早早就在門口排隊準備進場,而且不限於Van Gough美術館。就這幾個小時的荷蘭,除了歷史傳承的歐洲建築,保留的藝術喜好,交通對行人的尊重,另外是一種少見的急促但卻不焦躁,相較義大利的悠閒氣氛,這裡的步行速度快的多,腳踏車的齒輪始終不停的轉動,但自己的悠閒渡假心情,卻完全不會被影響而加快。坐在路邊的咖啡車,看著來往的人群。


這是給自己難得的小小放鬆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