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4日 星期五

流麻溝15號


 這是一部電影,講述的是曾經的一段歷史,發生在綠島思想犯監獄的再教育的事件。雖然在映後見面會,監製表示並沒有任何的立場,但劇中的一段台詞:這裡有醫生、護士、有工程師、有知識份子,可以成立一個新國家。這其實已經明示了電影的思想了。所謂文以載道,電影承載著導演想要傳達的精神思想完全沒有任何問題,更何況是講述一件充滿政治的歷史事件,但又期待不會引來不同立場的攻擊和批評,太單純了,就像是劇中的嚴姊一樣。

雖然是一個根據史料翻拍的電影,電影在劇中,並沒有深入每一位受刑人的經歷,而是專注在綠島監獄中的故事,特別強化了一些對思想犯管制和再教育的方式,包括是再教育的方式,管理者對受刑人的關係和態度,還有遠在台灣的高官態度,這個在綠島的監獄是有形的,但還有一種是無形的思想監獄,而這些的作為似乎也可以讓我們思考自己是否也同樣的被關在思想的牢籠中,甚至不自知。

第一個最重要,也是引發最後大清洗的一點:對外訊息的封閉。在綠島,他們只能透過採買的時間,偷偷取得報紙,將重要的消息撕成小小張帶回園區,然後小心翼翼的彼此傳閱,不能被發現,更難相互討論。這目的當然就是讓所有人只能得到被過濾過的消息。因為當時國民政府剛來台灣,各官員從各省而來,在當時的台灣長年受日本教育,受過一定教育的台灣人不只能用台語,更能用日語,這也使得強迫使用國語,打壓其他的語言成為必要的統治之惡了。即使如此,仍然阻擋不了求知的慾望。但也就是因為這一點,對於想要管制思想的當局,成了最大的罪惡。

第二個重點在上面說你可以,你就可以。非常諷刺的是在結局,管理再教育犯的大隊長也被相反勢力的指控為共匪,而原因就是上面說你是,你就是。這當中含意就在於,公務機關階層只在乎長官的想法,而不在意面對的民眾,只考慮完成任務,而輕乎造成的傷害。甚至以自願之名,其實是不樂之捐的去完成長官的KPI,早年紋身在台灣民眾心裡是個不好的印記,卻在長官的要求下變成表達忠誠的作為。而且這一切投訴無門,陳請書被一把燒掉,甚至被關進碉堡直至發瘋。挑戰和懷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這也是打破思想禁錮的一個重要的方式,但這也是思想控制最不想要發生的事。事實上,所有的事情並非只有黑與白,更多的是灰色,只有一個角度,唯一從上官的角度來分辨事情好壞善惡,思考變的狹隘,也會被帶往被設計的方向。

第三個重點是影響是不分身份的,在劇中除了有原生台灣的人民,可能是閩南、客家、原住民,也有跟隨從大陸來台的,更甚著還包括有國民黨員,有的可能是閱讀或喜好社會主義思想,和政府理念不一致的人,但有更多可能從頭到尾不知道原因的,一切只因為上面認為你是,你就是。也就是沒有一個人可以置身事外,不論你的身份階級職業,甚至今天的思想正確,不保證明天的立場正確。最後的大隊長的結局很引人省思,當我們接受莫需有的管控的同時,很可能在未來會被反嗜。

第四項是許多的特權和基本權利被當做福利被當做恩惠施予。沒有同意紋身和血書就沒有饅頭吃,就必須做苦力。可以將受刑人納妾保證不被毒打,可以任意栽贓只因為他是自己的情敵。用封閉的訊息勒索達到想要的目的。用既往不咎,用較輕鬆的工作讓人感恩戴德。就是一種管理高高在上的權威。差別對待,要求服從以得到一些甜頭和果實,這成為了一種控制的手段,甚至這些可能是本來就應得的。長此以往,在統治階層的思考方式和邏輯將會變成單一,而且會以為自己是管理者,是在上位者,是分配者,而不再以服務人民為目的,所以曾經有要求公務人員能自稱公僕,為民眾遞茶的市長,會得到高滿意度的原因。

整劇中最搶眼的是嚴姊,當過護理士,喜歡閱讀社會主義思想,明顯和當時的國民政府是想反立場,雖然沒有行動,但在當時風聲鶴戾的年代,她已經勉強可以塞得下原因的。而且強調犧牲才有力量,信念最重要,真的會覺得她,太單純了。就像這部電影,把上面不斷被放大的幾個重點對照到隔壁鄰居,然後要我們相信沒有特別的立場?太單純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