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15 post initially in PC Home
一直以來都這麼認為,認真的工作者背後 一定有精彩的故事。在這方面,對職業的尊重,日本表現一向比台灣好,而且好很多。特別是一些不被認識、有所誤解的工作。日本總是有辦法賦予這些職業神聖的使命,放大對社會的重要性。影視影響所及,就是每個崗位上每個工作者樂天知命,在其位置上努力到最好。而我們的戲劇中的角色,不是董事長就是少東,是否也在無意中導向事事向錢看,人人做老闆呢?
可能是因為龍巖贊助的關係,劇中的職業更準確的說,應該是納棺師,將大體納棺的專門職業人員。納棺可以簡單到在幾秒內完成,但也可以為了種種原因,讓這個工作變的非常繁複,而且每個繁複動作,都有可解釋的潛在意義。也像現在的鹽水蜂炮一樣,實際作用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象徵、觀賞、娛樂。在納棺的種種舉措,儀式像徵著對死者的尊重、讓家屬做最後的觀禮,撫慰也同時娛樂在世者的心靈。只是人都死了,一切應該都放下了,還能在乎這一切
的一切嗎?在世的朋友親屬又放不下什麼?就像這些只是為了活著的人們,自以為是的訂下所謂的規矩,這些規矩只是為了讓自己安心。或許事實並不盡然如此,漂亮的化妝可以讓家屬化怒氣為感激,失敗的妝容反而激化內部的矛盾。一般說來,蓋棺論定,在蓋棺的過程可以看見不同的人生百態,只是這些的百態,並不是在蓋棺的幾分鐘所決定,而是從蓋棺之前五十年、一百年,不斷累積而來。這麼長時間的堆疊,你希望在三十分鐘、一個小時能影響些什麼?不過即使對種種作為的不了解,可是作為的好壞、專業與否,還是會在當下清楚敲擊在場每個人的心。不管是否認同,也不管有什麼質疑,在崗位上專業的種種行為,就是可以贏得不同的眼光。這也是我們要持續學習的,這也是為什麼總是對日本服務態度嘆服的原因。
廣末涼子外表變了不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化妝的關係,但身材保持相當不錯。她就像一般的我們有著刻板印象,也只有經歷過實際需要後才會明白,每個工作都有存在的價值,而且其價值不只是為了錢。不過也像一般日本電影一樣,電影的一切太過平和,大提琴和緩的音調和納棺師希望帶來的平靜相吻合,廣末和本木波瀾不興的離家又返家,也和儀式的肅穆相接近。整部片在沒有太多起伏下結束,雖然有石文、有省思,但石文帶來的衝擊,僅像投入水中產生的波紋,消散太快;省思也如同眾人對納棺師的不解,其實也沒有持續太久。
其實這部片比貧民百萬富翁更早進戲院觀賞,可是是利用偷翹班的機會走進戲院,心中一直是七上八下,即使如此安詳的片子,也還是壓不住內心的懺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