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2日 星期六

淡水古蹟一日遊

 2007/12/22 post initially in PC Home


之前一直覺得台北市不是個對腳踏車友善的都市,離開台北市到台北縣會稍微好一些,但也僅限於風景區,例如淡水。有一些沿河岸的自行車道,雖然用木頭搭建,很容易因雨打滑,雖然中間路段連接不良,從淡水捷運站到腳踏車道間;從漁人碼頭到腳踏車道間,都是需要與車輛爭道的危險空間,但終究還是存在著,特別是對於想要參觀淡水古蹟洋房的觀光客,自行車代步可以是個不錯的選擇,我的意思是,如果體力還不錯,或是不介意下車推車的話。畢竟在沿路還是有不少的陡上坡,雖然不長,但看到在為數不多的自行車騎士中,不少的人是用推車的方式解決。另外是如果要推廣使用腳踏車觀光淡水,那這些著名的古蹟內,是否可以對腳踏車友善一些,至少允許它和騎士一起在紅毛城或小白宮閒散的漫步。我知道,大概只有我比較奇怪吧,一般會從台北騎上淡水,通常會直上北海岸,上到金山萬里等地,大概只有我,真的把腳踏車當交通工具,到各個景點或是就沿路停下來欣賞四周的風景,和少不了的拍照。也因為

這樣,讓腳踏車孤零零的在景點外面,實在也對不起它吧!當然怕被偷更是重點中的重點。


在淡水念書念了四年,其實真正在淡水附近玩到的景點相當有限,而且很大一部分是在離開淡水之後才又舊地重遊的。雖然說像紅毛城、小白宮、滬尾砲台都不是第一次來,可是再逛一次的感覺,還是不能說有什麼深刻的印象。是說自己對這些洋樓建築激不起興趣嗎?還是對這些古蹟的歷史所知真的嚴重不足?亦或是在這當中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在淡水要收費的古蹟園區有三個:紅毛城、小白宮、滬尾砲台。基本上這三個地方除了紅毛城腹地範圍較大外,其他兩個地方所占空地都不大,能參觀的內容也有所受限。紅毛城狀況還好,有些看起來不壞的小砲,但也僅止於看起來不壞。三棟荷蘭人所建築的洋樓,不過最近在展的是英國人的日不落國....有點矛盾吧,還是真的認為歐洲的文化差異不大,也就將就著用?我對建築本身並沒有做特別的研究,但在紅毛城的建築並沒有特別華麗之處,如果內部的一些陳設設施也都消失,吸引力和可看性,總覺得似乎下滑不少。但紅毛城的優勢在於他有不錯的觀淡海的景觀,滬尾砲台也有,但.....今天不去的不是時候。紅毛城可以更精彩的,不僅僅是將內部委外成為餐廳,增加收入如此而已。視野、洋樓是不錯的資產,雖然腹地稱不上大,但重現風貌會是可以走的路,而不只是有幾張照片和文字而已。


小白宮有先天的限制,本身範圍就小,一棟建築能呈現的風貌也有限,但它所在位置和真理大學所連成的整個園區,如何共同發展,會是比較好的方向。我不知道是否有統計過,單純花錢進去看小白宮的人數有多少?

滬尾砲台現在正在整修中,所以進去,什麼東西也都看不到,看到的只是遺址,而且向淡海眺望最好的地方又不被允許站上去,除了隨意亂走,或是練習騎上坡路外,對滬尾砲台只能期待而已,期待整修後的砲台真的能有更好的風貌。

畢業後過了這一段時間,淡水的變化不算大,這或許該慶幸吧,雖然河邊難聞的臭味還是一直無法消除,但至少一些該保留、存在的東西都還在。捷運該說是正面的反應吧,帶來的人潮,並沒有增加太多的車潮,而且把人大多集中在捷運周邊,畢竟人是比較懶的。更內部的一些淡水民眾的生活型態和環境,並不會因此被破壞過多。對影響到這些地方的,也只有來來往往的學生機車族吧。不過,這麼多年來,大概也已經成了文化的一部分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