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8日 星期六

富陽自然公園

 2007/12/08 post initially in PC Home


很多的時候,一直在想自然和觀光要怎麼共存。荒野保護協會不斷在企圖保留一些原生的生態環境,但我們又一直在鼓勵開發。富陽自然生態公園,正是處在這種尷尬的地位,在當中有昆蟲、蕨類等鮮見於都市中的生態,卻落在台北市最繁華的信義區,錯置的感覺相當強烈。

在富陽自然生態公園中,相連一個福州山公園,最大的特色是能居高臨下,對信義區的建築一覽無遺,如果有人覺得自己的相機廣角不足,不論在富陽或是福州公園,可以輕易的拍攝101的全景,當然前提是在沒有霧氣的環境。在自然公園內,最引人注目的不是豐富多樣的生態,如很久不見的蚯蚓,而是石階,許許多多的石階或是木階,據說是以前日本人運兵器、彈藥所設置的,即便現在已經生了許多的青苔,但仍無損其價值,甚至還孕育了一些動植物,當然主要是因為荒廢了一段時間。因為荒廢而生長,又是另一種錯置。似乎在這裡,什麼東西都會對比性、顛覆性。看穿過芒仔花,就是如馬龍般的車水;走過古道、穿過坑道,迎來的是現代建設的公園。


因為曾經荒廢、因為現在名氣不足,所以來的是附近居民、拍照的攝影人員﹙就是我﹚,沒有攤販、少了些人為破壞與干擾。現在的富陽自然公園,大概是最協調的時候吧。很少會有人想到擁擠的爬上山去看101的煙火,打擾了當地的“原住民“,如蝴蝶、野鳥,而不自知。也很少人帶了一天堆瓶瓶罐罐,最後全留給了“原住民“當禮物,卻沒有問問他們是否需要。這就是一直不斷在拉扯、拔河的問題所在。好的地方、景點,要開放觀光給所有人,還是保留、維持這最後的都市桃花源。從地圖上來看,尚有一部分的公園地是沒被開發,也沒有山路可達,個人竊以為,正是這最後一喱未開發之處,才使現在的自然公園,仍可觀賞到不屬於人擇的天然。

就開發與不開發之間,可能還有很多拉扯,但在現在已經有很多很多血淋淋的例子擺在眼前,如墾丁。只是這些例子是否能做為鑑鏡?之前看過公視的相關影片,也不斷的在反思像阿里山的著名景點,是否真有需要不斷的引進新的開發,究竟什麼時候才能讓自然與民休息。就像富陽一樣,因為荒廢而產生生機。在義大利的國家公園,或分區在秋、冬季進行停止開放的動作,阿爾卑斯山也會以下雪為由而封山。自然之所以為自然,就是不受人為影響,一旦有人為因素介入,自然也失去自然了。


在信義區,今天正好有反暖化的遊行,我也去陪繞了一圈,參加的團體很多,但也太多,恐怕焦點容易失去。而且更重要的是有理想、有口號,卻不知道方法。希望外面開四輪的,可以不要開車。但如果他們所住的位置偏遠呢?如果他們一秒鐘幾十萬上下呢?政府的能力如果能倚靠,那就不需要大費周章的上街頭。雖然目的是希望喚起大眾對環保議題的重視,但除了口號,建設性的對策,我不知道。千里步道?我還是認為那只是觀光的血脈,與環保無關、與自然無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