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6日 星期六

寫在一席之地之前

 2009/09/26 post initially in PC Home

真的不用勉強,用不熟悉的對話,不能暢所欲言的話題,企圖包裝、掩飾真正的目的和意圖,只會讓活動冷場、錯愕,達不到效果。在誠品舉辦活動,只有目標群眾的差異,背後的商業目的並無二致。

因為和搖滾搭上線,拉籠以搖滾自詡的族群,吸引對搖滾好奇的人群,是一種企圖,也是一種策略。但導演樓一安繞來繞去,抓不到話題主軸,濁水溪公社的小柯,能創作音樂,卻不表示能說一嘴好音樂,能說什麼是搖滾。前半場,只看到明明為了宣傳電影,卻在四周漫無目的的亂繞。除了引言人外,二個來賓一直在勉強自己,做不擅長的工作。至此,除了一大張“一席之地“的海報,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外,很抱歉,要用不知所以來形容。

應該要感謝Q&A的聽眾,因為她的問題、她的發問,讓講座宛如重新活了過來,很明顯,說明電影相關幕前、幕後的每個動作和工作,當中包括的努力和意涵,比較適合樓一安導演發揮。

第一個問題,乍聽之下有辛辣的質疑,對媚俗的質疑,但正好給了導演機會,去闡述、宣傳,每個環節的用心和必須。第二個與演員相關的問題,則擺明是作球給導演殺,也直至現在,才讓我大概對這整部戲,有了一點點的輪廓,也才真正能夠在目的地達陣,Touch Down。

在流浪神狗人,這部電影的映後座談,就知道樓一安是這部國片的副導。而一席之地的概念和走向,一樣是從不同的故事線,透過機緣的巧合串連成主軸。咦!這部是流浪神狗人,Part 2嗎?或許這樣的故事構成是國內電影常用的結構,相較於最近看過的“聽說“和“不能沒有你“,卻有明顯的差異。

海角七號對國片導演成了期待和傷害,有了被眾人肯定的憧憬,但樓導也怕票房破億後,一席之地變成了眾矢之的。音樂和愛情的題材,很方便的讓宣傳和海角七號連上關係,但又極力撇清與海角七號的不同,不希望帶有海角七號的影子。有一種想與不想的矛盾。

最後,還是同樣的一句話:還沒看過電影,一切都只是假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