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0日 星期六

穿牆人

 2007/11/10 post initially in PC Home


正如我之前所預料的,這部片有相當大的成份過度運用所謂的技巧,或是說過份的強調一些運鏡的技巧。但不表示這部片是看不懂的實驗片,或是讓人避而遠之藝術片。相反的,在今年看過的幾部國片中,這部片要表達的意涵是最清楚的,最容易貼近的,唯一要說不太滿意的,大概是路嘉欣的服裝和身材不夠辣吧!

上一部“最遙遠的距離“,我對片名有意見,這次的“穿牆人“,我也覺得片名不合適,至少我個人建議該改做“小鐵的異想世界“,一開始宣傳是科幻,這出發點就不太對,不只是因為二千萬的預算,真的要玩科幻特效,很容易搞的四不像,而且以這部片的內容和劇本來看,也不一定硬要和科幻扯上關係。就我個人來說,相當大比例的表達對這世界和社會的控訴,才是整部電影的主軸,穿牆前後,表達的一個是現實的社會,一個是想像的世界,穿牆石只是一個媒介。和李佳穎的相遇和遭遇,只是他開始反思這社會的一個觸媒,他爸爸所說關於離家出走的理

論,也才讓他進入了路嘉欣的世界,發現自己的一切其實都是被設定、被支配的,自己其實不是自己的主人。他在穿牆後的世界中,其實只是他的想像,想像他被丟棄的機器人,可以在另一個地方得到好的照顧;想像他不在只是補習、上課,而是自在的和喜歡的人一起生活;想像他不被金錢、食物等現實所綑綁,失去的東西都會再被回收。路嘉欣的腳色,其實不需要強加一個名字給他,他其實就是小鐵,另一個小鐵,社會中所期盼的小鐵,能貼心父母、主動想上課。因此當路嘉欣對小鐵控訴說,你得到的已經夠多了,這也就是另一種反思,反思我們對這社會的不滿,是否是另一種的貪婪。

就劇情和意念表達這部分來說,我覺得是很不錯的,但可能是過於對技巧的執著,除了色調的運用,真的讓人有進入奇幻的感覺外,其他反而會有格格不入的感覺。最讓人倒胃口的就是過份使用投影背景。這種方式,其實不是第一次看到,通常是常見在突顯主角的疏離感,但過份且不斷使用後,甚至讓內外人互動過多,感覺反而不見,剩下的只是刺眼的過曝白光。刻意模仿一些大師的橋段,不論是鏡子或是最後的結局,在我看來,都不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尤其是以語言的隔閡,但又可以使用手語溝通,會給我一種錯亂感。二十年的約定變的很不重要,或許在小鐵心中很重要,因為從頭到尾都是因為李佳穎而引起的,可是把李佳穎變成一個陌生人的出現,不是讓這二十年的約定,成為一種遺憾,反而變成可笑的笑話。我也許可以明白編劇或導演想說的事﹙編劇和導演好像是同一個人﹚,當我們花了二十年,好不容易,可以掌握自己多一點的時候,但一切都已經物換星移了。

這部片真的不是為了年輕人去拍的,因為並不是部單純的愛情故事,也一點都不具科幻的元素,這是個具有控訴意涵的現代主義的電影。如果扣除預設的科幻愛情片,這部片可以讓你輕鬆的去思考一些事情。不過話說回來,聽說這部片只上映一個星期,也就是說,過了這星期,就看不到這部片了。鴻鴻導演希望撐過一個星期的想法,似乎確定腰折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